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我们要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毛泽东同志说:“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邓小平同志说:“每个党、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只有采取客观的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分析和总结,才有好处。”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努力学习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和党的历史。”胡锦涛同志指出:“要通过开展各种纪念教育活动,促进广大中青年干部进一步学习党的知识和党的历史,深入了解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增强党的意识,更加坚定自觉地为党的事业而奋斗。”5月20日,36365线路检测中心入口研究生党支部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读书分享会第三场,围绕《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关于中国共产党历史论述摘编》进行了学习交流讨论。
用正确的方法研究党史
党员李美华学习了毛泽东关于《如何研究中共党史》的重要讲话,总结了研究中共党史要走进历史、要有贯通视角、要兼具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等三个方面。在国际视野方面,毛泽东强调,研究中共党史要把“整个党的发展过程”作为研究对象,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与世界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而且也深刻改变和影响着国际社会的发展和秩序。李美华同学说:“我们现在学习党史,国际视野是很容易忽视的一个方面,毛泽东同志研究党史的方法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李开明同学就研究历史的方法进行了补充,他十分赞同李美华同学对毛泽东研究党史的方法进行的总结,认为研究党史要有中国情怀,坚持以中国为中心。“要坐在中国的身上研究世界的东西。”学习党史不是生搬硬套,不是生吞活咽,要有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立足实际研究和解决问题。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大潮中,学习党史,总结经验,丰富中国方案和发展方式,一定程度上也向其他国家提供不同于欧美发展模式的发展道路借鉴,对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推进全人类发展和解放,也具有很大价值。此外,他还分享了毛泽东同志总结的古今中外法、整体研究法等关于历史研究的方法。沈吉雨同学对此深有感触,他从毛泽东研究党史的方法中对毛泽东的党史观进行了思考,认为应当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中看待党的发展历程,要客观地看待和评价党史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毛泽东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比较客观的,他不感情用事”,沈吉雨说到。毛泽东的党史观对中国革命的胜利作了重要贡献,在今天依旧对我们如何学习历史、如何看待党史有重要指导意义。
在互相交流和讨论中,同学们总结道:用辩证法的观点和整体性的观念去研究党史,避免英雄史观和错误的态度,是今天我们在党史学习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为了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李开明同学还推荐了《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一书,同学们纷纷记下笔记,收获良多。



用创新的角度理解党史
翁哲同学阅读了邓小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中的讲话,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他以一个温州人胡全林的故事说起,讲述了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状况和外交上取得的成就。当时宏观经济的紧缩并不意味着我们改革开放的决心有所松懈,我们在大雾中摸着石头过河,尚未掌握熟练的市场经济管理能力,突然面对波动频发的新环境,出现不适和“刹车”,几乎是一种必然,但只要决心与大方向不变,这种管理能力的滞后性将越来越小,改革开放的路也会越走越宽。就像那一年汪明荃在《万水千山总是情》中所唱:虽然青山多障碍,风也急风也劲,但是风吹不散热爱。翁哲同学说:“将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上的重大历史事件与党史研究相结合,深入探究其内在的逻辑和机理,通过这样的方式,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用崇高的信念践行党史
徐军同学谈了自己阅读《摘编》的体会。她从强化党员意识、提高政治素质、领会担当精神、树立党员形象四个方面总结了自己学习党史的思考,并且结合自己收看的有关党史、新中国史的宣教片进行了分享。我们党历经战火洗礼和历史考验,其历史凝聚着无数共产党人的智慧和力量。今天的祖国繁荣稳定,成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东方大国,作为中华儿女,祖国繁荣富强了,我们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为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作出贡献。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拥有正确的思想,才会有正确的行动。我们要继承并发扬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品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响应新时代的号召,用自己的力量影响身边的人,带动大家一起学党史,为祖国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党史是了解过去的窗口,也是解锁未来的密码。学习党史将苦难与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贯通起来,用更大的信心和动力,风雨无阻,坚毅前行,开创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伟业。